项目名称: |
|
依托单位: |
|
项目负责人: |
|
移动电话: |
|
电子邮箱: |
|
传 真: |
|
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和胃肠道相关激素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两者对胃肠道相关激素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0)。A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B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并对2组患者胃肠道相关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自在血压、血糖及胰岛素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都能很好的控制血糖,改善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及抵抗状态,但西格列汀治疗更能改善患者血压,降低空腹与餐后促胃肽水平,而阿卡波糖则能明显提高胃泌素水平,各有优劣。
[关键词] 初发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阿卡波糖;激素
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集中在35~40岁之后,在所有糖尿病中占90%以上[1]。本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产生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某些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过多,而有的则相对匮乏。2型糖尿病患者中部分患者为初发患者,针对这类患者治疗要引起高度重视。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医院采用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分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分析对胃肠道相关激素的影响效果,本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入选对象皆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且6周内皆未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药物,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律失常、急/慢性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急/慢性感染、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等患者[2]。A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3~56岁,平均(43.2±4.3)岁。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57岁,平均(43.5±4.6)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皆进行健康宣教,并询问病史,检查与测量他们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胃泌素、促胃肽等水平[3]。血糖控制目标设定为空腹血糖<6.1mmol/L,其中A组采用西格列汀(Merck SharpDohme Italia SPA,注册证号H20100051)治疗,1次/d,100mg/次,治疗期间药物的剂量不作调整[4]。B组采用阿卡波糖(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2)治疗,初始剂量50mg,3次/d,之后逐渐增加剂量到100mg,3次/d(若出现低血糖则要减量到50mg)。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SBP与DBP)、胰岛素(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HOMA-β指数、HOMA-IR指数)及胃肠道相关激素(促胃肽、胃泌素)相关指标情况,其中胃泌素、促胃肽等采用放射性免疫学标记法进行测定[5]。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胰岛细胞功能指标 A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与餐后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胰岛素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β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MA-I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β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OMA-IR指数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细胞功能指标对比
胰岛细胞功能指标
A组(n=30)
B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空腹胰岛素
餐后胰岛素
HOMA-β
HOMA-IR
16.23±8.46
60.89±37.85
64.30±46.11
6.54±3.30
16.19±10.55
50.56±21.98
95.79±61.79a
5.19±3.16
17.03±8.11
65.09±42.31
80.55±44.62
6.98±2.99
14.36±10.33a
70.19±62.55
86.91±63.75
4.68±3.79a
注:与治疗前相较,aP<0.05
2.2 血压情况 A组患者治疗后SBP(111.25±25.64) mmHg与DBP(68.45±10.36)mmHg相较于治疗前(145.97±33.85)mmHg、(90.25±15.92)mmHg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DBP(69.52±9.58)mmHg有明显下降,相较于治疗前(91.03±15.8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SBP(144.65±32.94)mmHg、(113.56±23.15)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血糖及相关胃肠道激素情况 A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促胃肽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泌素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胃泌素及胃促肽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空腹血糖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相关胃肠道激素情况对比
血糖与胃肠道激素指标
A组(n=30)
B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胃泌素(pg/ml)
促胃肽(pg/ml)
9.22±2.09
14.90±3.62
79.62±60.55
802.23±378.26
7.20±1.73a
10.30±2.87a
69.56±58.64
669.45±196.78a
8.55±1.52
14.59±3.52
63.45±20.15
923.14±403.25
7.38±1.46
11.43±3.22a
68.92±62.44a
805.12±352.61a
注:与治疗前相较,a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治疗皆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胰岛素相关指标[6],这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明显体现,但2种治疗对比,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仅在2组治疗前后各自存有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克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都能很好的控制血糖,改善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及抵抗状态,但西格列汀治疗更能改善患者血压[7-8],降低空腹与餐后胃促肽水平,而阿卡波糖则能明显提高胃泌素水平,各有优劣,临床应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益民,刘海燕,王慧,等.西格列汀预防糖耐量减低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1):3578-3580.
[2]陈琪,郑鹏哲,林日可,等.西格列汀联合自拟消渴方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43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2):120.
[3]付鸿玉,唐海燕,金雪花,等.磷酸格裂汀治疗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6):136-137.
[4]李玲,韩萍.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及对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496-498.
[5]孙娟,李伟.西格列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86-1887.
[6]郭伟宏,赵灿,李红梅,等.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187-1188,1211.
[7]吴心池,唐伟,方铭,等.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4(21):15-16.
[8]高静,李旭芳,王敏哲,等.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联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279.